话剧《鼎天鬲地》:立体呈现考古工作者形象

11个月前 230观看

  韩轩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  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镇,堇鼎、伯矩鬲等西周时期重要青铜器的出土,将北京的建城史推到了3000年前。关于这些青铜器被发掘的幕后故事,却鲜少被搬到艺术舞台上,近日,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系创排演出的原创话剧《鼎天鬲(lì)地》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,在考古文博题材的舞台呈现方面作出努力。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  当饱经沧桑的历史文物伫立眼前,大多数人会畅想文物诞生时发生的故事,探寻数千年前的传奇,相比一下,很少会有人关注文物是如何被发掘出土的,这个过程往往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。《鼎天鬲地》就独辟蹊径选择了这个角度,向观众艺术化地展示了考古工作者,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让珍贵文物重见天日的。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  发现文物的瞬间当然有难以抑制的喜悦,但在获得这种喜悦之前,考古工作者要付出无数不见成果的尝试,这些都在《鼎天鬲地》中用相当大的篇幅呈现。挖掘一个遗址,要以年为单位计算,其中可能偶有收获,但更多时候要耐住性子默默耕耘。剧中考古队员夏青铜的老师,年轻时就曾在琉璃河考古发掘,夏青铜自己也在这里付出了数年的光景,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。当一份更光鲜的职业摆在眼前,毫无头绪的考古发掘和个人事业发展该如何选择,成为考古队员需要面对的真实考验。可夏青铜对老师说:即便我们这一代人什么都挖掘不出来,也给后人留下了信息,为他们的努力提供方向。这种将冷板凳坐穿的工作常态,为观众塑造了真实而可敬的考古工作者形象。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  可能普通观众也不会想到,考古工作也会遇到当地村民拆迁的难题。《鼎天鬲地》中,为了确保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,遗址所在地的居民需要迁出,在当地建设博物馆也有赖村民的配合,这就引出了当地年轻村干部努力协调村民矛盾的故事。剧中,当地村民一家三代对考古和搬迁的态度变化,以及年轻村干部在工作中的成长,是该剧情节发展的副线,也补充了考古发掘工作的另一面,让观众得知考古工作也需要多方协调和支持,文物的发掘更显不易。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  相比于依托文物展开传奇畅想,《鼎天鬲地》题材更具烟火气,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勾勒出隐于“幕后”的考古工作者形象。更可贵的是,《鼎天鬲地》的创排和演出都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完成,导演、编剧是该校教师,绝大部分演员都是20岁左右的在读学生。相信随着舞台经验的丰富和阅历的增强,年轻人的表演会日臻完美,而《鼎天鬲地》这一考古题材的切入视角和表演经历,将会成为他们演艺工作中的宝贵财富。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本文来源:光明网文娱SO6莫卡妮生活网-记录每日创新科技时尚娱乐生活Mocany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ocany.com/showinfo-2-15392-0.html话剧《鼎天鬲地》:立体呈现考古工作者形象

声明: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邮件:2376512515@qq.com。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,请大家时刻谨防诈骗